[1]温先涛.《新加坡公约与中国商事调解——与《纽约公约》《选择法院协议公约》相比较[J].中国法律评论,2019(1):198.
[2]罗培新.世行营商环境评估之“保护少数投资者”指标解析[J].清华法学,2019(1):160.
[3]廖永安.我国发展“一带一路”商事调解的机遇、挑战与路径选择[J].南华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8(4):28.
[4]廖永安等.中国调解的理念创新与机制重塑[M].北京: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19:327.
[5]刘敬东.《新加坡调解公约》对我国的意义及影响[N].法制日报,2019-9-17.
[6]何其生.大国司法理念与中国国际民事诉讼制度的发展[J].中国社会科学,2017(5):125.
[7]齐树洁,李叶丹.商事调解的域外发展及其借鉴意义[J].中国海商法年刊,2011(2):97.
[8]吴俊.中国商事调解年度观察( 2013) [J].北京仲裁,2013(1):30.
[9]蔡惠霞.德国调解制度新发展评析[N].人民法院报,2013-7-12.
[10]孙巍.《联合国关于调解所产生的国际和解协议公约》立法背景及条文释义[M].北京:法律出版社,2018:132.
[11]葛黄斌.《新加坡公约》的普惠红利是一把双刃剑[N].法制日报,2019-2-19.
[12]李浩培.条约法概论[M].北京:法律出版社,2003:272.
[13]丛雪莲,罗楚湘.仲裁诉讼化若干问题探讨[J].法学评论,2007(6):87.
[14]王福华.费用推动程序[J].法学家,2010(6):83.
[15][美]杰弗里·克里维斯,娜奥米·勒克斯.预/遇见未来的法律人[M].许捷,译.北京:法律出版社,2018:143.
[16]唐琼琼.《新加坡调解公约》背景下我国商事调解制度的完善[J].上海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9(4):126.
[17]胡晓霞.“一带一路”建设中争端解决机制研究[J].法学论坛,2018(4):43.
[18]宋连斌.仲裁司法监督制度的新进展及其意义[J].人民法治,2018(5):25.
[19]赵平.《新加坡调解公约》与中国调解法律体系的衔接[J].中国律师,2019(9):46.
[20]沈伟.我国仲裁司法审查制度的规范分析[J].法学论坛,2019(1):114.
[21]高晓力.中国法院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积极实践[J].法律适用,2018(5):6. |